二十世纪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按照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规划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走向复苏振兴,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腾飞的希望,其成就令世界为之震惊。但是,如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一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大改革也面临着许多困难,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残留并没有完全从人们的头脑中清除,集权式的计划经济习惯、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依然在我们党中存在。就目前形势看,中国改革重点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政体改革,这两项改革的成败最终将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否能完善地建设并良性运行,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后劲,决定着中国在世界舞台的竞争力量。在改革的攻坚时刻,不少人的思想因困难、迷茫而动摇,也有不少党的干部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丧失党性蜕化变质,成了改革开放的绊脚石。时代向我们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挑战,我们党将以何种精神面貌,何种行动纲领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值此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我党建党八十年来的实践、理论、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进一步阐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高屋建瓴地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第一次最深刻地提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奋斗目标、行动纲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它是我们党新世纪行动的纲领,同样也是新世纪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航标灯。各级人民法院,每一位法院干警都应深刻体会,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引,搞好审判工作,为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搞好各项审判工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建党之基也就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红军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到解放战争中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封建的土地的私有制形式,从搞互助组、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责任制,从打破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敏锐地观察,研究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这个探索的过程是曲折的,也是有代价的,但总趋势是前进的,是一个解放生产力的过程。总结历史,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最终能赢得人民群众,夺取政权,守住政权,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在新的世纪里,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应该一如既往地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搞好各项审判工作,以审判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具体地讲要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严惩腐败,打击一切丑恶现象,使人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我国的国企改革、政体改革,能够在安定的环境中顺利进行。搞好民事商事审判,保护公民、法人及其它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保证交易的安全,提倡公平信用的商品经济原则,用审判为企业改革提供法制服务,以审判向社会传播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从而最终提高全民族的法制意识,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真正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搞好行政审判,保护好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通过行政审判可以有效地促进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企业的经营自主,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改善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提高其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使市场主体在政府的直接保护下健康成长,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推进者。总之,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必须有机地与党的中心工作结合,否则将迷失方向,推动其应有的地位与价值。
二、审判工作应该弘扬先进的、科学的文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精神食粮
先进的生产力决定着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大开放的格局使我们也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海外文化,无论对传统文化,或是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坚持“拿来主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汲取一切人类文化中的营养、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文化。文化对人的最重要的作用,依笔者之见是对人们精神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奋斗、追求,而要支撑起广大人民群众奋斗热情就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回顾我党历史,每在关键时候,我们的党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总能振臂一呼,激发起人民斗志,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建设先进文化,不断地以先进的文化武装我们党和群众, 使党和人民群众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党和人民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风浪挫折,我们始终能够高举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向着建设富强、文明的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勇敢前进。反之,没有先进的文化,没有先进文化的武装,我们的精神之体就有可能被冲垮。反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九十年代李洪志鼓吹的“法轮功”的猖獗,在文化建设上,我们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在新的世纪,面对各种文化的包围,没落文化的侵蚀,中国共产党必须领导人民建立起更为科学的、先进的文化体系,这是保证我们事业最终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应该自觉地落实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神,在审判工作中弘扬先进文化,扼制没落腐朽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具体讲,通过审判要弘扬积极向上的、先进的文化,增强人们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民法院的法庭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战场。审判不再是单纯的裁决,也要深入诉讼本质,查找失足犯罪的文化原因,查找家庭破裂、亲情不再的文化原因,查找欺诈不诚实的文化背景,从人们的心灵深处提示人性的弱点,文化的缺陷。以审判促使一切受不良文化侵蚀的当事人,摈弃没落文化,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使社会公众在先进文化的影响上齐心协力跟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三、审判工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以人民满意为最终目标
人民法院搞好审判工作必须解决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特殊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奋斗目标,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是人民给予的,因此必须忠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法院在国家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是一支人民信得过的队伍。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影响,法官队伍的思想建设也有脱节的情况。有人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丧失了党性、丧失了人格,把人民赋予的审判权作为个人捞取好处的手段。有的人不讲原则,办人情案、关系案。严重地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形象、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恨之入骨。在新的世纪,人民法院面临的审判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它的工作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关键看审判的方向是否是为人民服务。古时候讲“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共产党人代表先进生产力 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结底是代表着人民的利益,离开人民的支持,一个政党就没有执政之基,离开人民的支持一个团体的事业必将走向失败,这是历史的结论。目前,人民法院正在推进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法官队伍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我们要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目的,切忌停留在形式上,作表面文章,要下大力气把好进人关,搞好监督、搞好审判,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审判队伍。使每一位法官懂得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尤其是把人民的困难放在心上,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立足本职工作,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人民法官要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放下官架子,体察民情,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的审判工作好环的标准,如果出现失误要自我批评,看是否自己的行动指南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只有把为人民服务化作自觉的行动,法官才可确保工作热情,确保公正司法的决心,才可适应日益繁重的审判任务。总之,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不是一句空话,他体现在一句热情的话语,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一条使人感到平易的凳子,一次促膝交谈,一个公正、高效的裁决,体现在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里,一个失足少年的悔恨中,一次濒临困境的企业雷厉风行的执行中。
二十世纪是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和不懈抗争奋斗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的党必须带领全中国人民真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也必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简 介
徐长星,男,汉族,一九六八年三月生,中共党员,一九九二年七月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同年十月到宝丰县人民法院工作至今。现任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
他撰写的《少年犯出庭特点及对策》、《对少年刑事犯罪的量刑之研究》等十几篇理论文章被省、市法院采用,他应海燕出版社之邀撰写的《愿孩子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一文被收录到普法文献《警钟一百响》一书。他与阮晓芳共同撰写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一文被收录到《行政执法理论与实践》一书。与段励刚共同撰写了《宝丰法院在行政审判改革中的探索与发展》一文,在全市行政审判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推广。一九九九年至二00二年连续被评为市优先工作者;二00二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二00四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审判法官。